七修谢氏族谱感慨 大安山地域人口探讨

来源: 作者:小编

2021-04-05 23:21:20

大安山地名历史悠久,地处新化县城北部,距城25公里,座落于省道217新安线两侧。一条发源于鸡叫岩的小溪蜿蜒于大安山流向梅花洞。村内有人口1650人,其中谢姓人口1250余人。四周有雄伟的东华山,高耸入云的红岩岭,逶迤起伏的干山峦及盘缠环抱的卢家山。中间十几座小山岗,其中水口山、狮子山疑似两位哨兵守卫着大安山的水口关。自由排列,环环相扣。

大安山这地方是元代圭甫世系伯纹择址开拓,伯纹世系繁衍至今600余年。明朝年末,清兵入侵中原时,先辈们为了抗击清兵围剿红岩岭(原来叫做“红岩寨”)。传说寨主叫谢法玄很有本领。由于山寨地势险要,清兵多次强攻都未攻下,只有围困山寨。寨主竟然脚跨东西两座山头,左脚踏在红岩顶上,右脚踏在东华山头。顺手在山角塘里抓了一条鱼,用丝草包着,丢进红岩山下的土地庙里。清兵见状神奇只好无奈才退了兵。后来谢法玄被奉为大安山谢氏家族的保护神,做家主菩萨陈留在堂屋的神坛上。


伯纹世系源流已有二十三代,子孙已至“笃”字辈份。查阅族谱资料,其间世事沧桑,不少后裔迁居四川、广西、湖北。本省迁徒安化、桃源、宁乡、武冈、隆回、永顺、龙山、冷水江、涟源等县市。本县居晏家的香草园、田坪的牛栏山、坐石的洞头山。族谱上记载有2300余人,实际外迁的后裔还有许多无法查清。

解放前,这里的住房都是一层式的木制结构或土砖屋,按氏系支房分别住在五个自然院落。房屋都靠小河边,每栋房屋门前都建造了过路亭,有十余家商铺客栈,有肉食、豆腐摊、药铺、印染、烧酒坊等店铺。而后面是竹林山,前面间隔有几口池塘,房子的结构是高矮一致,首尾相连,四面青山环绕。碧绿的小溪从屋门前淌过。铺院的过路亭是通往新化县城和梅城安化的大道,过亭都装有长板凳,为过路行人歇脚提供方便。有人停靠休息时,自然有人会送茶水照料客人。多少客人留连往返,先辈们构建的家园和好客的热情,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,那种为人的敬爱之情民间至今留念。

新中国成立后,大安山在时代中前进,原来的老板屋截然一新了。砖混结构时代别墅式的高楼林立在省道两侧。院落之间有了水泥硬化公路。在农业发展上改变了传统的种植观念。山坡上,稻田里是红心梨、葡萄园、西瓜基地。发展了有生猪、家畜、渔业的养殖专业户。娄家商业、企业在不断扩展。四面是满目青山,人民安居乐业奔小康。


在七修族谱中,我们先后探访了广西资源县的河口乡,安化的东坪镇,武冈市的邓家铺及玉龙村,隆回县的六都寨,冷水江市的柴山、殷家坪,涟源市的横岩,本县有晏家的香草园。但仍有在族谱中记载不详,年代已久或又转迁另地无法联络,将会漏修。但每到一处,耳闻目睹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,各有特色。有的居住在高山峻岭的山腰之间,有的居住在青山绿水的山乡小镇内,也有的生活在热闹非凡的城市边缘,有的在城镇经商兴办企业大有作为,有的坚守在条件较差生活艰苦的山谷之中。所到之处,与各地的族贤相聚在一起时,热情洋溢的气氛很浓。树有根,水有源,表现着亲不亲自家人的真实情感,映证了血浓于水,家门百代不疏,人世间血缘世系永远不可忘怀。

我们还考察了已久故先辈们的碑记,追塑历史,我们的先辈们建树了丰功伟业。他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,与世抗争,自强不屈,历史铭记了他们所走过的艰难历程,他们的音容至今仿佛浮现在我们眼前。

今天更有许多出类拔萃的嗣孙,如涟源市横岩的谢巧堂和坐石乡合兴村的谢伦勤,在经商中成了数千万的企业老板;有涟源市横岩的谢原凯,原任职于涟源市的常务副市长;有武岗市在武汉市南区任办事处主任的谢原兵;有大安山的谢原寿八十年代晋升为湘大教授;担任处级干部的谢竹新;担任科级干部的有谢原康、谢原尧、谢金瑞、谢麒、谢红光、谢新高、谢本元、谢本华、谢本恕为代表的20余人。也有许多工程师、专家、学者造就了成功的事业,许多人成了当地各项事业的领头骨干。

大安山这块热土地地灵人杰,伯纹世系繁衍的3500余后裔,是先辈们聪明才智的结晶,分布于三湘四水的子孙,汇成时代共同的祝愿:“伯纹世系长兴旺,后裔嗣孙永睦亲”。(作者:谢定华)


订阅资讯,获取全国楼市最新信息